第(1/3)页 第七关是考验仙人心智的一关,李星阳与七皇子刚走进第七关,便迎来了各自的考题。 李星阳面临的考题是身为臣子的他若发现他的王要做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可能危及到无数人的性命,甚至可能因此而亡国,他该怎么做? 李星阳看到这个考题第一眼便意识到这是一道选择题。 问你是选君,忠君死谏,不畏生死,还是选民,一切以民的利益为先,若君危及国家社稷,勇于站出来除掉危及国家安危之君,防危患于未然? 选君,忠君死谏,用一切手段或方法来迫使自己的君主放弃这一危险的决定。 当然能不能最终影响到这位君主,迫使他放弃危险的决定,这就取决于这位君主的昏庸与执意程度了。 而且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惹来杀身之祸。 选民,民大于君,君可以死而国不能亡,若君主一意孤行,非要做亡国之举,那就只能通过废君或者弑君来挽救自己的国家了。 当然,这样做可能落得个谋权篡位,弑君叛国的骂名,甚至可能因此而丧命,落得个名命双毁的下场。 忠君死谏,动用一切手段迫使君主放弃危险的决定,君不听,一意孤行,亡国。 忠国,劝君君不听,行废立弑杀之事,国可安,人易亡。 显然这两种选择自己亡的概率都比较大,于他而言有些不合适。 他可以选择忠君爱国,但不会选择忠君死谏,触怒国君,落得个被国君处死,震慑群臣的下场。 他也可以选择以国为重,劝君君不听,君要一意孤行,他就考虑要更换国君的事,但他不能接受名命双毁的下场。 所以,若他的国君不听他的谏言,执意要做危险的决定,而他又没有废君立君的能力,那他就只能远离朝堂,避祸于都城之外。 等这位国君的决定真导致亡国时,他再出来收拾残局,挽救自己的国家。 这样他也算做了一个臣子的本分,毕竟自己的命,难道就不珍贵吗? 考虑好应答之策,李星阳回答道:“若是贫道,贫道当极力劝谏自己的君王,甚至动用一些非常手段,来劝谏自己的君王放弃这一危险的决定。” “若自己的君王执意不听,非要做那危险的决定,那贫道只能辞退朝堂事务,远调京城之外,或辞官归隐,以作他算。” 第(1/3)页